不管愿不愿意,我們都已經置身于這個名為供給側改革的漩渦之中,天下大勢如此,我們須找出適合我們的改革之路,遠離漩渦,開創一個全新的水產時代。
目前水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價格;二是市場份額;三是配套的生產制造能力,這是“價廉物美”時代的表現。而我們現在真正擁有核心技術與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并不多,當“價廉物美”時代結束時,在未來,我們又該拿什么去競爭?
筆者在《不同類型飼料品質控制的關鍵點》一文中,強調了飼料配方與生產工藝的協同,探討了開口料、低淀粉料、高油脂料與沉性料的生產,但對于供給側(供 給側重點五項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么大的體量,單依靠《不同類型飼料品質控制的關鍵點》點對點作用,還遠不能推動國家政策戰 略,須在水產體系中結合改革政策,綜合推動品質戰略。本文結合降成本、補短板與互聯網+(大數據),提出水產工業改革之路,希望能給予水產業發展帶來創新源與觸動,也期待指正促進發展。
一、挖掘飼料短板,打造飼料品質
想要打造品質價值,生產與配方就必須協同發展??娠暳习鍓K是如何操作的呢?現基本都是用中國的配方來協同國外的設備生產理念。這樣做的結果,基本是不太可能超越國外飼料品質與加工水平。分析如下:
1、飼料配方有6-12種原料,而國外占4-7種原料。由于物料的特性有所差異,這種情況下就等于要國外的設備做一種全新的物料,這技術必然會不成熟不穩定。不成熟不穩定必然把控不好飼料品質!如飼料廠在外購膨化設備時,國外設備廠家調試時很明確地說:“必需要按他們的配方標準來調試與驗收”。
2、飼料設備基本都是國外引進技術,站在巨人的肩上發展沒錯??上л^多都是站在巨人肩上,而沒有積極追求技術的發展與融合,加上有能力結合物料獨特性研究實力的設備廠家實屬少數。
3、在飼料發展進程中,我們配方板塊不斷深入研究發展,而生產方面主要依賴設備廠家。造成生產(工藝)很多時候不能滿足配方的發展需要,大大降低協同效果。
在水產膨化生產線上最為核心的設備為膨化機組,必須全力打造好膨化機組與配方技術的協同作用。為此對膨化機組做過N多(>200)實驗,領悟到隨著飼料機械板塊的創新發展,水產飼料全普級膨化料是必然的結果,如現在已有飼料廠家在生產沉性膨化料時比生產浮性膨化料的成本更低。同時總結試驗分析,驚奇發現,在一定的條件下膨化擠壓飼料的普級率完全可以達到60%以上(以廣東飼料年報產量為準)。綜合以上分析,飼料設備應為飼料發展中的重大短板。而這種短板不是短期就可以解決的,應分二期來處理(見圖1)。

圖1同級協同
有了同級協同核心技術,就能保證飼料品質嗎?其實不然,主要是因為有失真與變性(協同)存在。只有完善失真才是飼料的核心技術,失真是常態,我們必需要 有把握這種常態的能力。要把握失真就需要累積大量的經驗與數據,這些數據會成為保證飼料品質穩定的關鍵。失真主要有如下二種:
?。?)配方元素含量較多,只要流程工藝與操作不注意,那么這種元素就失真。這種失真會讓水產生物缺某種元素,這種現象筆者稱為缺量失真。
?。?)有時會因為殘留、錯配、誤操作等失控情況,讓某種元素出現超量的情況。這種失真會讓水產生物某種元素超標,這種現象筆者稱為超量失真。
失真把握:物料進入膨化主機前多次取樣檢測,同時記錄好膨化前后工段設備的所有運作數據。要多做數據收集與比對,找出本生產線前段工藝的主要失真點,從而實現較好控制。物料膨化后就很難檢測,特別還含有變性協同等現象,此時只能參考變性的把握方法。
變性(協同)把握:對膨化機到后工段的把控。因膨化后物料變性現象太難檢測,但我們可以用數據來總結出配方的變性效果。先對每一條配方與生產時設備的運 作數據做好存檔,之后不斷跟蹤這些飼料在養殖時的效果。以養殖效果來反推膨化機內的變性、協同等現象,反復如此總結經驗,必會得到非常難得的協同經驗,這 種經驗或許會促進養殖戶共同發展。
飼料品質,不是單方面的,而是設備、生產、配方、數據、經驗等多方的混合協同的結果,特別是同級協同。
二、結合養殖數據,打造養殖品質
擁有了飼料品質,也不一定能養出高品質的水產品。還需與養殖模式、養殖種苗等多方協同結合。飼料品質就好比品質好的口糧,養殖模式就好比一日三餐,養殖 種苗就好比不同地區或國家的人。不管什么地區或國家的人,在早餐、午餐、晚餐吃什么,量為多少,在什么時候做運動等等都需要非常合理的安排(模式),才會 保證體質健康(品質)。而我們目前的水產養殖模式還存在不少爭議,主要體現如下:
1、眾多養殖模式存在大大小小的差異,但養殖模式普遍都有一個特點,即在一個地區驗證得到非常好養殖效果的養殖模式,到了另一個地區或被另一個養殖者采用就失去了原有的效果。
2、養殖模式還沒有精準化,目前,對于同一養殖品種,全國各地都推同一種養殖模式。但針對氣候、水質、品種體質等不同情況,應對養殖模式做不同的調整,以達到精準化。
3、 有不少優質的養殖模式,因一些突發事件,而不得不放棄。養殖模式之所以不夠穩定,主要是欠缺數據的支撐。若能在養殖時注意記錄數據,養殖效果大有不同,可 以讓養殖模式達到精準化。如對水質中微量元素的影響、不同地區溫度的影響、不同種苗體質的影響、同地區不同養殖模式的影響等進行細致數據的總結。只有這種 精細的數據與優越的養殖模式,才能實現水產養殖品質的更穩定把握。一旦這種數據可以共享,或許能讓整個片區的養殖品質、存活率等都得以穩定。這是養殖模式 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可不察。
養殖種苗更需要數據做穩定支撐,加上種苗養殖多用生物餌料或附加小量微顆粒飼料。這種模式更為復雜,對水質要求也較高,要保證一種水質適合生物餌料生 存,也要適合種苗生存,且這種把控度還要非常穩。不同生物餌料養殖出來的種苗體質、體格等都會存在差異,只是差異大小不同。種苗要綜合生物餌料、飼料、水 質、溫度等多方數據記錄,再反復驗證效果,才得以保證種苗穩定。
飼料品質、養殖模式、養殖種苗三者要提升,都離不開數據支持,我們就需要引入互聯網+(大數據)打造出全新的水產品質體系。
三、互聯網+,推動全新水產品質體系
當飼料企業有生產工藝、配方、原料等方面的數據,與養殖企業有養殖模式、養殖種苗等方面的數據對接時,就形成了全新水產品質體系(見圖2)。

圖2全新水產品質體系
全新水產品質體系的主要特點如下:
1、可以讓飼料企業根據養殖企業需要進行精準的配方設計。
2、養殖企業也可以根據水質、溫度等變化,讓飼料企業的配方微調含量。
3、能找出飼料品質、養殖模式、養殖種苗之間的合理搭配方案。
4、能總結出區域品種的最佳養殖模式、飼料配方等。
5、能總結出該地區環境最適合養殖的品種。
全新水產品質體系,同時也是質量監控體系,完全可以追蹤這批魚采用的飼料原料、飼料配方、生產企業、種苗企業、養殖企業、養殖時間、藥物用量、出塘時間 等信息,形成可控的質量體系。有這樣的體系,水產品質必定快速提升。有了品質,要成就國內品牌不難。要想成為國際品牌,最好能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相互推 動。中國水產品牌崛起的時代已開啟,以供給側為藥引,助我們打開改革大門,一步步帶著品質走出國門,推動全球水產業發展。
升維開拓全新水產品質體系,綜合以上應分三期來完成:第一期流程節能,以水產工業改革為主;第二期同級協同,以水產工業改革與飼料配方協同共進為主;第三期以互聯網+(大數據)變革為主(體系發展流程見圖3)。當水產品質成為國際品牌的時候,

圖3全新水產品質體系發展流程
也是水產業能夠把控價值鏈核心的時候,同時也較易推動飼料的國際品牌,設備的國際品牌。有些夢想不是不可能實現。只要我們把握正確方向,一步步推進,打 造國際品牌只是時間問題。要開啟第一期工作,其需要的資金量不小,這么大的體量不是筆者一人能夠完成,期待行業志同道合的同志們一起努力,推動水產業發 展!